小学语文划分句子停顿-通用

本站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供您参考,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停顿(一)

1、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2、“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3、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4、妇/抚儿/乳

5、分解长句,循序渐进。课文中出现的长句,一般都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例如,一下《草原的早晨》一文中:“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对于这样的句子,课堂中不适宜向低年级学生讲授语法知识,可以通过看图。

6、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7、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8、古人写文章,很多时候讲究对仗工整,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利用这一特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9、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的识字教学

10、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11、若夫/霪雨霏霏

12、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13、晋/陶渊明/独爱菊

1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15、谓宾之间要停顿。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停顿(二)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3、而/乡邻之生/日蹙

4、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5、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方法大全

6、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7、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8、听思结合,掌握方法。范读只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教学指向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停顿长句的方法。在学生学习长句的朗读时,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试想,教师范读如果长期只让学生单纯模仿,缺少思考,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们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难以掌握。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10、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11、亲历过程,尊重差异。由于个人的智力、情感、经历、知识结构等差异,对于同一种语言现象,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会有不同的解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倡说出自己的想法,读出自己的停顿。

12、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方法整理

13、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三、方法指导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4、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方法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技巧

1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18、注意对话引文

19、借助对话、引文断句法。

20、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例

21、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停顿(三)

1、其一/犬坐于前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3、巧用句子成分关系断句法。

4、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付出师表»(2)菩/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岁。

5、“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6、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7、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8、注意固定词组

9、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10、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11、参考句式断句法。

1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1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状,“在山路上”限制“行”的处所,不能读成:山/行/六七里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14、桃花/流水/鳜鱼肥

15、佳木/秀而繁阴

1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7、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8、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19、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2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21、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22、相同词语紧相连,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点断,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等。

23、充分实践,突出主体。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遇到课文中难读的长句,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指导,生怕学生不会读、读不好,而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潜心朗读、断句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停顿(四)

1、京中/有善口技者夫/大国,难测也其/如士石何

2、可(可以)/以(凭)/一战

3、“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5、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例

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9、依据文体特点断句法。

10、中(中间)/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1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2、余/将告/于莅事者。

13、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间也不能断开。

14、借助虚词断句法。

15、其/如士石何?为……所

16、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8、“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19、“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2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3、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24、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25、“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6、戴/朱缨宝饰之帽

2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