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一些名言
•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 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
• 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把人分为“分裂的人、具体的人、未完成的人、完人”等不同层次。
•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孙中山《提倡女子教育》:“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
•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 吉林省抚松县九中校长李桂梅认为,校长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讲究三个维度的管理艺术:即人格魅力管理(最重要的两点是敬业精神和亲和力)、制度约束管理、文化内涵管理。其办学理念是:以事业凝聚人,为学生发展铺路;以创新吸引人,为学生一生奠基。
•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 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 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 “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教育。”
•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销——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
• 知教教育者,语与其受起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广性。
• 教养决定一切。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
• 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 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是“以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 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
• 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 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 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素,就在于是否关切学生的“现在”人生。现在历史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恐怕恰恰在于“现在”意识淡漠,“现在”关切缺乏。
•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 “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 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
•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 “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润每个人的心田,从而产生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27。
•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 “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美国教育家 杜威(1859
•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 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
•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 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
•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 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 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 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
• 孩子们被送进了学校,至少在当时,那总算是一个学校吧。柔弱的幼年一代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苦干上十个钟头,从书本里学些他们所不懂的毫无用处的东西,依靠死记硬背,像鹦鹉学舌似的;因此受完了教育的成绩只有两点,一是永远的头疼,二是念书的本领
•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孙云晓《一个故事一堂课》
•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
•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 北京史专家阎崇年先生总结自己治学治教经验,提出历史学科教育功能“五说”:正说历史——中正真实,学科特征;细说历史——有血有肉,丰富多彩;慎说历史——言之有据,可亲可信;通说历史——讲清来龙去脉,吸取经验教训,增长历史智慧;新说历史——新视角、新资料、新分析、新论述,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 我校集体认为,全体教师都了解涉及每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只有当每个孩子亲身感受到是许多教师在影响他,而且是他们每个人仿佛都在把自己的一份精神力量注入给他的情况下,教师集体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 皮亚杰
•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 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