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和思想名言

•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 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朱熹曰:文,谓诗书六艺之文。又曰: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减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朱子曰: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俞樾曰:下问者,非必以贵下贱之谓;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皆是。

•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王肃曰:时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怿。刘宝楠曰:讽诵皆是口习,故此注指上王肃言言诵习也。但古人为学,有操缦博依杂服兴艺诸事,此注专以诵习言者,亦举一端以见之也。谢良佐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朱熹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也。

•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 不迁怒,不贰过。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子曰: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 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