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书法句子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作者:佚名)

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翥而整齐,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岭而高举,或落择而自披。(作者:佚名)

诗苑书林觅古情,山阴道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作者:筠樵)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思诗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作者:黄庭坚)

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

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

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

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

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

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唐人严于法,所谓法者,不过左顾右盼,前呼后应,笔笔断,笔笔连,以及修短合度,疏密相间耳。

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具贯。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板滞;欲其圆,易油滑。此中消息,最宜微会。

无垂不缩,欲往仍留。

智永、世南得宽和之量,少俊迈之奇。

笔画极繁之字,当促其小画,展其大画。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景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景象也。

篆字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

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

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

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

宾主、操纵、开合、虚实、顺逆诸法,可以语人。外此,则欲语不得,有语反惑。

字越小越要清晰,稍留纤毫渣滓不得,作小楷,宜清而腴。笔头过小,虽清不腴。

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唐代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分别。